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  >  资讯 >  > 正文

当前最新:来自东西湖的他,“深耕”航天事业四十载

时间 :2023-05-30 16:38:47   来源 : 武汉大小事儿

【来源: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】


(资料图片)

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

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

取得圆满成功 !

逐梦星辰大海

致敬中国航天

在中国航天事业背后

是无数航天人的

艰苦奋斗、攻关奉献——

5月30日也是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。

在这一天,东西湖区科技创新领域迎来喜讯:位于金银湖街的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的副总设计师、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梁深根,获评2023年度武汉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,全市共10位科技工作者入列。

扎根航天事业一线近四十载的梁深根,凭借爱岗敬业的钻劲、开拓创新的拼劲、甘于奉献的韧劲,用行动脚踏实地诠释了“工匠精神”。

潜心航天铸匠心,科技创新结硕果

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,67年格物致知、薪火相传,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,数以万计航天人在各自领域深耕技术、专注钻研,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飞天之路。

作为众多航天人之一,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,梁深根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任务,多项研究成果在型号产品上推广应用——

作为某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,梁深根设计了新型发射器点传火控制机构,建立了从点传火、动力源燃烧到能量释放与控制、流固耦合与多体动力学、非定常流动等设计基础理论,创新性地提出了“动态+静态”相结合的某产品动态性能考核试验方法并得到验证,获得了产品关键参数对性能指标影响规律,研究成果在后续型号产品改制上得到推广应用。

在某型号“ 弹性发射技术”预先研究中,解决了弹性发射技术中的动力学问题,为我国型号产品实现车载机动垂直发射作出了贡献,该技术荣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;作为我国最早研究飞行器惯性组合减振技术者,创造性设计了“软捷联”减振结构,使惯性组合动态精度得到本质提高,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动态精度,该成果荣获某国家级科学技术三等奖,技术成果在我国后续型号产品上得到普遍推广使用。在某系列化产品设计中,他创新性地提出了观测方案,发现了原有产品设计的不足并找出了新的技术途径,切实做到了产品无污染,通过对某机械结构进行缓冲设计,解决了产品冲击力大的问题,加强了质量控制,确保了产品的正常工作。

攻坚克难勇担当,抢抓市场出效益

以所为家、身先士卒。参加工作以来,梁深根忘我工作,带领专业技术骨干深入一线,披星戴月奔波在岗。

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深入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并结合无人机的作战特点,他牵头承担了某机载装备系统系列化产品的研制,和团队一起历时五年技术攻关,实现了产品从研制到定型,通过了动态试验考核,产品使用性能得到充分考核。

2020年是该产品大批量交付的关键之年,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的数月停工停产,让工厂生产进度严重滞后。为保证合同正常履约,梁深根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奋战在最前线。针对飞行器惯组高频震动下的动态精度低的问题,他创新性提出采用粘弹性高阻尼材料,使产品的精度大幅提高。针对探测器容易受云层、沙尘、水雾等多种环境因素干扰问题,梁深根和课题组成员经过深入研究,提出抗干扰算法,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。最终成功完成了产品履约交付,得到用户高度评价的同时,也赢得了新增订单。

目前,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该型无人机载产品一经面世迅速占领市场,受到行业普遍赞誉,社会经济效益显著。

初心不渝砥砺行,匠心传承育人才

梁深根深知,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,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。

他不仅把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倾注于航天事业发展的大局上,更把“传帮带”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。工作中,他倾心培养年轻人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,耐心地帮助他们答疑解惑;生活中,他将职工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,知职工情、解职工忧、帮职工困、暖职工心。

与无数航天人一样,梁深根脚踏实地坚守在探索星空的岗位上,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优势,务实创新,将自己的科研队伍打造成能打硬仗、敢于啃硬骨头的优秀团队。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,项目团队多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,成为科研战线的技术带头人。眼下,他所带6名徒弟均已成长为技术骨干,其中有5人取得市级以上优异成绩,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工匠精神。

(来源: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)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